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
防雷元件测试仪用于氧化锌避雷器(压敏电阻)、放电管等防雷器件的直流参数测试(如击穿电压、漏电流、点火电压),以下为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核心注意事项:
一、测试前准备
仪器检查
确认电池电量(或外接 220V 电源),开机显示 “000",无低电量报警。
测试线无破损,高压表笔绝缘套完好,鳄鱼夹无氧化(可用砂纸打磨)。
压敏电阻需提前放电(短路引脚 30 秒),避免残余电荷影响测试。
模式选择
压敏电阻:选择 “压敏电阻" 模式(自动 / 手动);放电管:选择 “放电管" 模式。
自动模式适用于标称值明确的元件(如 U1mA 已知),手动模式需自定义电压预置。
二、防雷元件测试仪压敏电阻测试(以 U1mA 和漏电流为例)
▶ 自动模式(推荐)
连接被测压敏电阻(红表笔接 +,黑表笔接 -),确保接触良好。
按 “启动测试" 键,仪器自动升压至电流≈1mA,显示U1mA 值(击穿电压)。
长按 “漏流" 键,仪器自动降压至 0.75U1mA,显示漏电流 I₀.₇₅U(需<100μA 为合格)。
测试完成后,仪器自动放电(1 秒内),听到 “滴" 声后拆除元件。
▶ 手动模式(非标元件或精度验证)
预设电压:按 “电压设置" 键,将 “限制电压" 调至标称值的 1.2 倍(如 100V 元件设为 120V)。
启动高压,调节 “高压预置" 旋钮,观察电流至 1mA 时的电压即为 U1mA。
计算 0.75U1mA,重新设置 “限制电压",切换 “显示切换" 至电流档,读取漏电流。
▶ 注:连续测试时保持高压开启,快速更换同规格元件,提升效率。
三、放电管测试(点火电压)
预置电压:将 “高压预置" 调至低于标称值 100V(如 300V 放电管设为 200V),避免直接击穿损坏。
连接放电管(注意极性,无极性元件可随意),轻触 “升压" 键(每次升压速率≤100V/s)。
当绿色 “放电" 指示灯点亮 + 蜂鸣器响,显示稳定值即为点火电压(直流击穿电压)。
重复 3 次测试,取平均值(偏差>5% 需检查接触或元件老化)。
▶ 注:水泥电阻型放电管需延长测试间隔(散热),避免温升影响精度。
四、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
高压防护
全程佩戴绝缘手套,测试时禁止触碰表笔金属端,测试后等待 10 秒放电再拆卸。
短路保护:若电流>5mA(压敏电阻)或电压突降(放电管),仪器自动关断高压。
干扰抑制
测试线避免缠绕(间距>10cm),远离工频设备(如电机、变压器)。
潮湿环境需对表笔做防潮处理(缠绕绝缘胶带),防止表面漏电。
数据判定
压敏电阻:U1mA 需在标称值 ±10% 内,漏电流<100μA(通信类<50μA)。
放电管:点火电压需在标称值 ±15% 内,多次测试离散度<10%(否则判废)。
特殊场景处理
贴片元件:使用专用测试夹具(避免引脚弯曲),焊接型元件需离线测试。
老化元件:若漏电流>500μA(压敏电阻)或点火电压>标称值 20%(放电管),直接更换。
五、维护与校准
每次使用后清洁表笔,干燥存放(湿度<60%),长期不用需每月充电一次。
年度校准:使用标准电阻(如 1mA@100V)验证 U1mA 精度(误差<±2%),放电管需用标准火花间隙校验。
故障排查:
无显示:检查电池 / 电源,长按 “复位" 键;
高压不启动:短路测试孔,若启动则表笔开路,检查接触。
六、典型应用场景
批量筛选:自动模式 + 合格判断(预设上下限),蜂鸣器提示通过 / 不通过。
故障定位:离线测试怀疑失效的防雷模块,快速锁定漏电流超标的元件。
工程验收:对比新老元件参数,验证防雷系统老化程度(如漏电流年增长率>30% 需更换)。
附:操作口诀
“先查电,后接线;自动测,手动验;压敏稳,放电闪;测完放,记录全"
遵循以上步骤,可确保防雷元件测试的安全性与准确性,有效评估防雷系统的可靠性。实际操作需结合设备说明书(如 FC-2G、HT-2000 等型号细节差异),特殊场景建议参照《GB/T 21431-2015》防雷检测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