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产品分类RODUCT CATEGORY
防雷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是防雷工程、接地系统设计及检测的核心工具,用于评估土壤导电性能。以下是基于标准操作流程和实测经验的详细使用方法:
一、测试前准备
仪器检查
确认电池电量(低电量符号提示时需更换或充电),附件齐全(4 根辅助接地棒、测试线、工具包)。
检查测试线无破损,接口无氧化(可用酒精擦拭),接地棒无锈蚀(确保与土壤良好接触)。
测试点选择
避开金属管道、电缆、地下水体等干扰源,选择土壤均匀的区域(如建筑物周边、防雷接地极附近)。
测试点间距建议≥5m,深度方向可分层测量(如 0.5m、1m、2m),反映土壤垂直电阻率分布。
场地清理
铲除表层杂草、碎石,若土壤干燥需浇水湿润(避免积水),确保接地棒插入深度≥L/20(L 为电极间距)。
二、防雷土壤电阻率测试仪四线法测量步骤(标准方法)
电极布置
沿直线等距插入 4 根接地棒(C1、P1、P2、C2),间距L=20m(常规)或根据需求调整(如 10m、30m),深度≥L/20(例:L=20m 时,深度≥1m)。
顺序要求:被测接地极 E 位于中间,P1、P2 为电压极,C1、C2 为电流极,严格按 “E-P1-P2-C1-C2" 直线排列(避免三角形或曲线布置)。
接线规范
按仪器标识连接:红(C1)、黄(P1)、绿(P2)、黑(C2)对应端子,确保插头插入。
若测接地电阻(三线法),短接 P2-C2 端子,仅用 E-P1-C1 三线。
参数设置
开机后选择 “土壤电阻率(ρ)" 模式,输入电极间距 L(仪器自动计算或手动输入),量程选 “自动" 或预估范围(如 0.01Ω・m~10kΩ・m)。
测量操作
按下测量键,仪器注入 20mA 低频电流(抗工频干扰),等待 7 秒稳定后读数。
若显示 “NOISE"(干扰>5V),调整电极位置或改用 “变频模式"(如 128Hz→256Hz)。
重复测量 3 次,每次旋转电极方向 90°,取平均值(减少地下异性体影响)。
三、数据计算与处理
公式计算
土壤电阻率:ρ=2πL·R(L 为电极间距,R 为实测电阻值)。
例:L=20m,R=10Ω,则 ρ=2π×20×10≈1256Ω・m。
记录与分析
记录测试时间、温度(℃)、湿度(% RH),绘制 “深度 - 电阻率" 曲线(判断分层土壤特性)。
若数值异常(如突降>50%),排查是否遇含水层或金属异物。
四、注意事项(防雷场景特需)
安全操作
禁止在雷雨天气测试,远离避雷针直击区(至少 30m)。
测量前断开被测接地体与设备的连接,避免地电压>10V(否则先断电)。
干扰抑制
电流线与电压线分开铺设,间距>5m,避免互感影响(参照 DL/T 475 标准)。
水泥地测试时,接地棒平放并铺湿毛巾(增加接触面积)。
季节修正
潮湿季(如南方雨季)电阻率偏低,干燥季需乘以修正系数(经验值:1.5~2.0)。
冻土区需在冻层以下测量(建议深度>1.5m)。
设备维护
每次使用后清洁电极,干燥存放(湿度<70%),定期校准(每年一次,参照 JJF 1522 标准)。
五、常见问题处理
解决方法
读数跳变 电极接触不良 重新插入,浇水湿润土壤
数值异常偏高 土壤干燥或含沙量高 深层测量或添加降阻剂
干扰报警 邻近高压线路 夜间测试或改用光纤隔离探头
电池耗电快 长期未关机 养成关机习惯,备用电池随身
六、典型应用场景
防雷设计:确定接地极长度(如 ρ>1000Ω・m 时需加长至 3m 以上)。
隐患排查:检测地网腐蚀(电阻率突变>30% 提示土壤腐蚀性强)。
工程验收:验证降阻措施效果(如换土后 ρ 应<500Ω・m)。
通过规范操作和数据比对,可精准评估土壤导电性能,为防雷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依据。实际测试中需结合现场环境灵活调整,必要时参考《GB/T 21431-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》。